现在的社会,离婚的人有许多,重组家庭的也很多,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重组家庭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般来讲,离异家庭中的继子女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心理状态与特点:
父母离异原因虽然多样,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的儿童来说,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不愿接受父母分离的现实,希望这种分离是暂时的,期待着父母有朝一日重归于好。
担心失去与之共同生活的亲生父(母)的爱。
由于亲生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这些儿童刚刚经历了失去亲生父(母)的痛苦,此时他们会更担心失去现有的父(母)或父(母)的爱,他们会强烈地担心继父(母)会夺去许多现有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再婚父(母)对继父(母)的配偶角色认同的即刻性相比,继子女对继父(母)的角色的认同具有延迟性。因为父(母)名称不仅是一个称呼问题,更是一个感情问题。继父(母)作为父(母)的角色的实现,需要先通过爱去赋予父(母)称呼的情感意义和实际内容。
会产生对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的内疚感。
在继子女开始喜欢他们的继父(母)时,他们还会产生一种较强烈的内疚感,担心喜欢了继父(母)就意味着不爱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是对他(她)们的背叛,因此会觉得对不起他(她)们。特别是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他(她)的继父母时,这些儿童的内疚感会更加严重。
会产生各种应付焦虑、担忧、冲突的防御性反应。这时,如果再婚父母以强硬的态度、过激的行为强迫孩子适应自己,孩子可能会把对不负责任的亲生父(母)的愤怒转移发泄到继父(母)身上,以消极态度避免与继父(母)接触,等等。
上述一些心理状态与特点,都是在继子女身上较普遍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和应当得到理解的。
作为再婚家庭的父母,无论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或是继父母,首先要充分认识上述一些特点,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教育行为,并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泰然处之。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大多数再婚家庭的父母对这些特点虽有一定的认识和准备,但却很不充分,以致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耐心,并采取一些不妥当的方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再婚家庭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子女对未生活在一起的另一位亲生父(母)的感情
可以说,父母有权再选择配偶,却无权强迫孩子接受、承认继父(母)。应该给他们时间,不要强迫他们立刻接受再婚的事实,马上去亲近、热爱他们的继父(母);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消极地评价他们的未生活在一起的亲生父(母),允许孩子把他们理想化;千万不要设想用继父(母)去替代孩子的亲生父(母),不要将孩子的亲生父(母)与继父(母)置于互相对立的位置。
重组家庭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放弃对婚姻的理想化期待。
进入重组家庭要慎重,不要以新恋情/婚姻治疗旧恋情/婚姻。在决定步入重组婚姻之前,不妨去思考婚姻、爱情和自己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方的前任,尊重TA。
每个人对对方前任的嫉妒和排斥,可以理解。这需要彼此体谅。如果你们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就要注意把前任的东西收置起来,从物理空间上给予新生活一个好的心理暗示。
财产处理不妨把问题摊开来谈并且形成合约。
比如,可否设置一个共同账户,其中的部分作为你们俩家里的共同财产,而各自余下的部分可作为存款留着打理自己的事情。对于需要双方共同照顾的事物,比如双方的老人或各自孩子的重大支出,也可以商谈好一个比例,相互支持。
其次,要处理好和现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
不一定多么喜欢她的前儿媳,但有可能对离婚有忌讳。在她的观念里,离婚就是坏事,她会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你。用落落大方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你的新婆婆。 即使她有过分之举,做好你与先生的联盟,不要以针尖对麦芒的 方式回应。
第三,子女间关系的处理。
继父母对继子女的爱及无私的付出是重组家庭子女教育的基础。公平对待所有孩子,能树立父母在子女中的微信,强化教育效果。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