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可是却总是听得懂但不会做题?为什么孩子听得懂却不会做题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为什么会有孩子在听讲的时候都懂,做题却不会做?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之前一直都是建议学生加强课后的复习巩固,在照做后,有些孩子的情况有了改善,但我觉得还是缺些什么,最近又有了一些感悟,其实还有一个“在学习中如何去思考”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上课一般是这个样子的:提问:“浮力是如何产生的?”老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个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明白了吗?”学生:“嗯,明白了!”所谓的“在听讲的时候都懂”,就像听懂上面的话一样简单。
孩子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很多知识看起来也是就像上面一样简单。但是,听懂,并不表示孩子真的会了。所以,“听懂了”和“会了”本来就没有直接关系。“听懂了”,只能说明站在讲台上上课的老师是会的,而且表达能力还可以。想要真的自己“会了”,就要主动、深入地思考。
好,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主动、深入地思考?
首先,我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不存在对所有人都适用的思考方法”。
像我刚才举得例子可能会让你觉得思考就是提问题,但其实思考远远不仅限于此。从我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出发:这个定义里的每一个字是在表达什么意思?新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公式在什么情况下适用?跟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有什么区别?不是说一定要问题,而是要将新知识建立与已知的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分清适用范围和条件,用已知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保证知识体系的连贯和透彻,真正“融会贯通”。
再耐心理解下我上面提的关于浮力的问题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我已经知道的知识告诉我应该是这样的,这个新知识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是的话加到原有的知识里,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这就是在尝试建立与已知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新知识就永远不能真正加到你的知识库。而且,这个步骤只能你自己来,我只能在一边,微笑着给你建议和解答你的疑问。
如果到这里,你还不知道主动、深入地思考如何起步,我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上课老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不要只是一味地去记,而是将老师提的问题真的问自己一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真正说出来,同时,揣摩为什么老师会问这个问题。多几次,你会发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是有迹可循,而这种方法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接下来,在预习中去用这种方法去提前解读,并且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越成长,越需要主动、深入地思考。
还在初中,还是一个可以由老师领着或者说扶着走的学习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你发现了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高的一个年级的知识远不仅是将原有年级的知识那么简单。快要进高中了,希望不要吓到你,学习会真的变成只有你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对于高中,大家普遍认同地一点“高中老师在课上只讲40%”,剩下地,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延伸阅读:
从哪里入手帮助孩子解决这个学习问题?
1. 从习惯入手
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要解决“听懂课、题不会”的学习症结,孩子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 勤奋
手勤:多记(课堂笔记、好题、好解法、错题本)、多做(练习)、多总结(知识总结、方法总结)。
眼勤:多看课本、课外书、笔记、错题本。
耳勤:听讲仔细。
嘴勤:多问,有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脑勤:多想,对知识、题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样做,还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手和动脑。
2. 深入
对所学的知识不但要记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来的?解题中怎么使用?做题不要满足于会做,还要考虑解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哪种方法更好?
“会”有不同的层次:
知识:知道→理解→记住→会用→推广
解题:会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灵活运用和创新
3. 严谨
尤其是理科学科,其中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知识要严谨,解题要严谨。不严谨,遇到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 不找借口
成绩不好时,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同学、一样的课本和参考书、一样的试卷,成绩却差别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个人。用借口掩盖真实原因,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忠告: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作为家长,要注意你主要应该做的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自己动起来了。
2. 从基础入手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像经商,你投资1元钱,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润,但若投资1万元,哪怕只盈利10%,利润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学习成绩有大的提高,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你若有20分的基础,提高100%,也才到40分而已。
如何巩固基础呢?
a)自我弥补:简单的知识,可以自补,年龄增长了,智力提高了,过去学起来非常困难的现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个别指导:对于困难的知识,可以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但应明白,个别指导只是应急措施,不能有依赖性。
c)资料:借助某些资料,可以快速补充基础知识。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基础知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基础知识是万万不能的。这是讲知识与解题的关系,知识点懂了,不一定会解题,但用到的知识点没掌握,则100%不会解题。
如何检测孩子的基础好坏?
基础好的孩子,在学习上有个良性循环会越来越好;基础差的孩子,在学习上是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费劲。这就是文章开头讲到的“可能孩子小学和初中的差距不明显,但到了高中越来越差”的原因。
a)良性循环:做题快→用时少→解题更多→能力更强→做题更快
b)恶性循环:做题慢→用时多→解题更少→能力更差→做题更慢
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学生是很苦恼的。要改善,不光要用对方法,时间和精力上,孩子更要比别人多投入。这个阶段内,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给孩子信心,和孩子一起坚持,一旦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好的成效的。
3. 从方法入手
1. 预习很重要
很多学生往往忽略预习,家长也很少去重视。但预习确实打好基础的关键一步。只有预习了,孩子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而且,预习更是提高孩子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2. 听讲有学问
这是很多学生最大的问题,不会听课。只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动手、不动脑,只听老师讲的知识或者老师解一道题的步骤和答案。
听课到底听什么呢?
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注意记录。(一定要动手、动脑)
3. 做好错题本
这是解决孩子“听得懂,题不会”问题的又一关键方法。
很多学生都有错题本,但并不会用错题本,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错题本到底怎么用才有效?
第一步是记录错题。但不是把错的题目和正确的解答记录下来,正确的方法是:原来的错题从头到尾记录,然后再把正确的解答记录。
第二步便是分析。分析自己为什么错了。是粗心?是公式没记住?还是解题思路错了?解题思路是从一开始就跑偏还是从中间某一步骤出错……将这些分析结果都标记到上面。
第三步是关联思考。这道题考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哪些关联?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同样讲思考结果标记。
第四步是总结。总结这是什么类型题,这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容易出错的点是什么……用红色笔(或其他自己习惯重点标记的笔)写到这道题最后。
4. 用好课外书
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5. 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必要可寻求课外辅导。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