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心理特点

时间:2017-12-04 编辑:珊萍 手机版

  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孩子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学前,孩子的接触面比较狭窄,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上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不得不一个人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成长心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化。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着重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学习中的心理卫生:

  师长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以此为基础,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不了解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适当的作法,给学生布置过重的学习任务,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儿童就会产生苦闷,畏惧甚至厌恶心理,阻碍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正常发展。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产生:

  儿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产生,常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以下几种情况是应竭力避免的:

  1、过分照顾。不敢放手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性格变得消极、依赖、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力,出现难以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无主见的不良意志和品质。

  2、过于溺爱。易造成儿童撒娇,放肆、神经质,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质,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3、过分冷漠。使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爱抚和必要的引导,会变得喜欢惹事生非,行为易带有攻击性,有的出现感情冷漠,缺乏爱心。

  4、过分严厉。缺乏对儿童的内心情感交流导致儿童出现胆怯逃避或凶暴反抗两种极端,使儿童养成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言行不一的坏习气。

  5、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会造成儿童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能力。

  学龄期的孩子,其心理还处于一个过渡期。一方面学龄前的心理特点还有保留,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渡期,如果家长和老师不注意合理地引导,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变化,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予以适当的引导,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龄期儿童心理特点]相关文章:

1.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2.儿童的心理特点参考

3.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

4.智障儿童认知心理特点

5.儿童的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6.智障儿童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7.对幼儿童话欣赏心理特点初探

8.解读老人的心理特点

9.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0.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学龄期儿童心理特点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