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特点

时间:2017-12-01 编辑:梦玲 手机版

  一、悲观自卑。

  由于家庭不完整,与其他孩子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比较少,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总感觉各方面都不如人,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终日孤独消沉,得过且过,总想着尽快离开学校去独立生活。

  二、仇视封闭。

  由于家庭分裂,父母感情不和,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心理和封闭心理。有些孩子把对父母的恨转化为对老师、同学的冷淡,甚至敌视、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有报复和攻击行为;有的学生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封闭自我。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给人的印象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缺乏热情,不愿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

  三、自恋孤僻。

  由于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经历,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扭曲,嫉妒心理和自恋心理尤为强烈。对他人的长处、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抱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们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傲视一切,抱怨别人不重视自己,不分时间和场合的自我展示。

  四、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后进生,只有少部分是优秀生。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使学生失去了安全感,整日忧心忡忡,很难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反而懂事而成熟,学习成绩因而特别优秀。另外,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其子女的心理比前一种要健康的多,他们自卑心理轻一些,性格比较正常。由于失去了一方亲人,他们反而变得很懂事,对活着的亲人更加爱戴,比较听家长的话,学习也比较努力。

  单亲家庭孩子易出现的七大心理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出现,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更加复杂,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爱是一切的答案,更是单亲家庭孩子需要的答案。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主要几个心理问题:

  (一)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二)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三)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四)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五)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六)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七)极端的逆反心理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未婚妈妈:孩子来了我就要守护

  这是一个隐秘的群体。

  当公众的视线聚焦于那些举报贪腐官员的“情妇”、出没于网络间的炫富女等人物身上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群中还有很多未婚妈妈,独自拉扯孩子长大。

  相关法律规定,婚生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在生活相对困难的未婚妈妈群体,她们守护着小生命的尊严,存留着对未来的期望;现实中,她们承受着道德、规章制度、情感、经济上的种种压力。网络里,她们互助互慰,抱团取暖。

  截至目前,有关我国“未婚妈妈”的总体数量,尚无机构或部门有过权威统计。专家认为,对未婚生育现象的关注亟待加强。

  飞飞出生那天,北京大暴雨。生完飞飞,乔敏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传来浓重的贵州口音:姑娘,你是不是遇到朗个事嘞?你跟我谈嘛。

  母亲说,前一天夜里,她和乔敏的父亲都做了奇怪的梦。

  父亲的梦是:女儿掉进了粪坑里;母亲的梦跟那天的情景很像:乔敏奔走在暴雨里,“叫也不应,漫天大雨里就你孤单单一个人。”

  孩子来了我就要守护

  一年半之后,乔敏才告诉老家山村里的父母,打电话那天,她在北京生下了一个儿子。那天是2007年8月1日。

  乔敏,贵州人,10年前来京打拼,是电子设备销售员,那年她21岁。来京第一年,这位一笑就会露出两颗虎牙的女孩,认识了飞飞的爸爸。在一起3年,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两人负气分手。

  几个月后,乔敏发现怀孕,找到飞飞爸爸,男人说:他把另一个女人肚子搞大了,刚同她闪婚。

  医生说乔敏子宫后位,属于不易受孕体质。如果选择流产,“意味着以后很可能再也无法当母亲。”

  乔敏决定留下这条生命。

  生产的那天,雨下得特别大,钱不够,医院附近的取款机一次只能取2000块钱,乔敏挺着大肚子,雨中走了三里路,找了4个取款机取钱。

  生产后,摇篮里的宝宝身旁,没有家人,没有丈夫,每当想起那天,她总是“先哭一场”,然后“跟所有人说我不后悔。”

  一个女人独立抚养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坚强的品质。大众舆论近些年随着社会风气的开化,也渐渐给这些未婚妈妈们道德上的通行。

  国内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吴绮莉诞下的“小龙女”,过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发生什么非比寻常的事。我倒有些赞赏这些未婚妈妈的洒脱。

  而现在,许多未婚妈妈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物质和制度上的。许多孩子只由妈妈一己之力抚养,而现在,许多正常家庭都觉得抚养一个孩子有压力,何况一人呢。

  未婚妈妈所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是:非婚生子没有准生证。公立医院都没法建档,只能去私立医院,价格高昂。

  而相比给孩子上户口来讲,这些困难都是九牛一毛。

  飞飞的爸爸是北京户口。飞飞出生后,乔敏曾想着给飞飞弄个北京户口。

  几年过去,户口一直没办下来。乔敏咨询北京计生部门,非婚生子,孩子若想取得北京户口根本没有可能。

  回贵州办理,当地计生部门也不肯给飞飞落户,“你都不在贵州,我们知道孩子是哪儿来的?”一句话把乔敏噎了回来。

  “在我国,受制于传统观念和计生政策,这一群体一直在主流视线之外。”杨菊华认为。

  杨菊华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在她看来,目前青少年普遍早熟,而青年选择婚姻的年限却一再延后,这意味着从成熟之后到进入婚姻之前,有一段超过10年的真空期。

  “我国的生育关怀、服务,大多是针对婚后女性开展的。这样一来,这10多年的真空期伴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未婚妈妈的产生和扩大成为必然。”杨菊华介绍,在西方社会,女性有选择未婚生育的权利,她们当中特别困难的,政府和民间组织会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是时候好好审视这个群体了。女性生育权既不应该成为婚姻的附庸,也不应该被滥用引发生而不养等社会问题。”杨菊华说,不管是政策制定还是学术领域,对未婚生育现象的关注目前都不多。

  有专家建议,希望那些准未婚妈妈能冷静理性,不要冲动,要多为孩子想想。现实的困境是:仅靠妈妈一人的经济支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未来健全人格的形成亦有风险,孩子将来与社会的融合度,也得不到保障。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特点]相关文章:

1.解读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2.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3.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4.青少年早恋原因与心理特点

5.儿童的心理特点参考

6.女性更年期心理特点

7.中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8.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9.解读老人的心理特点

10.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特点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