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学,你拥有了知识,可是你真的有使用知识的能力吗?提高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必须和技能,即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两人,各置办了一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他们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称做“裸人国”。弟弟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裸人国。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来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了:“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 裸人国的风俗是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裸人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相互关系非常融洽。国王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都买下来了,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而他的哥哥来了之后,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他的言行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把他狠揍了一顿,抢走了他的全部财物。多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救了出来。 脑中固有的知识,如果不能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则可能会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累赘。同时,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要乐于学习,并接受一些新的知识。
人生实际上就是在无知和求知之间进行的一场斗争。
一旦一个人停止寻求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因此,人们需要不停地与自己作斗争——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心扉,而不是封闭自己的头脑。
学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学校,我们学习一种技术或一门专业,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每一种文明都需要教师、医生、工程师、艺术家、厨师、商人、警察、消防队员、士兵等,学校培养了这些人才,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兴旺发达。但不幸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学校是终止而不是开端。
在今天的世界,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需要知道真实生活中的游戏规则。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简单地说“努力学习,找好工作”是“危险的”。我们今天需要更加持续的教育,而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足以供应这些。
事业之路应该是拥有企业而不是为企业工作。
仅仅学习好,然后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是陈旧的。我们需要新思想和不同的教育,也许设想努力做个好雇员同时努力去拥有自己投资的企业会是一个更好的主意。 1996年,研究智力的并极富权威的美国的罗伯特J.斯特恩伯格博士出版了《成功者的智力》一书。该书指出:分析能力与各种成功之间几乎不存在内在的联系。斯特恩伯格博士发现,成功者的智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能力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或实际经验。
在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当中,有许多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A等生,但他们在学校里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并不只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课,自我约束与坚韧顽强也是学校经历中所学到的重要的东西。
很多人以为读工商管理硕士( MBA)是做生意赚钱的捷径,很多没有大学文凭的经营者,也往往羡慕那些高学历的人,他们总觉得高学历等于财富,学历高的人赚钱自然会很容易,财源就会滚滚而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有的销售员自卑于自己没有大学文凭,今天我奉劝各位销售员,如果你没有高人一等的学历,你千万不要泄气,虽然说高学历有助于你的事业成功,但真正的成功与高学历之间并非完全是个等号。不要以为有高度的书本知识水平,便是成功的象征,许多大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最终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学问与成功的关系。
能够踏上高等学府的台阶,只是代表你对课本知识的领悟能力比较高,仅此而已。
至于在社会上能否取得成就,则是另外一回事。读书成绩好的人,未必能够在商场上得心应手,特别是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在商场上的成绩,很可能跟在学校里的成绩截然相反。谁也不敢保证一个医学硕士在商场上肯定会强过一个初中生,也没有人能够打保票,一个哲学博士可以在商场上赚个大满贯。正如一个读书不成的小伙子,不一定必然穷困潦倒一生。假若学历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利润,那么大学教授岂不通通都成了商业巨子。
实际上,当今许多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亨,真正是高学历、属于知识分子的并不是很多。
全球闻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可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时家境贫寒,刚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大阪,开始了个人独立生活的历程。刚到大阪时,松下在一家小店当学徒。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谓当今尖端技术领域最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学历也不高,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大本吧,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一个个博士望尘莫及。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知识创新是真正强大的力量,只有知识不断创新,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对于想在社会上立足的销售员来说,获得实用、有益的经验更加重要。
因此,没有学历不可怕,关键是自己不要看轻自己。因为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知识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学到的,而且许多真正管用的经验也是不可能在书本里学到的。所以,只要注重自己的知识积累,并提高自己对知识灵活使用的能力,你同样能在企业里好好地生存下去。
延伸阅读:
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首先,决定你价值的有六个因素。三个内部因素和三个外部因素。先说内部因素。
第一个是知识和技能。比如你写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就是知识,打字就是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而且很容易展示出来。
第二个是能力。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思考和训练,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第三个是天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比如,你天生对人很敏感,做服务类的工作的时候,就比那些对人不敏感的人人要轻松。天赋几乎是没办法改变的,而且你自己也很难意识到你的天赋是什么。
我们再看外部因素,分别是出身、选择和运气。出身是你拥有的原始资本,选择是给你重新获得资本的机会,运气是你选择之后能否如愿的随机因素。
你会发现,这六个因素里面,有的是没办法改变的,比如出身和运气;有的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知识、技能、能力。这里面稍微复杂一点儿的是天赋和选择。天赋本身是不能改变的,但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赋,选择和你的天赋相匹配的工作。选择的复杂性在于,当你选择的时候,很难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比如10年前,如果有100万,买房比炒股更明智。但在当时,谁也不能肯定这件事。所以选择有时候没法确定。
其次,去掉那些不可变的因素,我们把每个人的定位分成五种类型,分别是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你的定位类型基本决定了你的薪酬天花板,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投机型。这类人追求的是账面价值最大化。因为人才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同样的能力,有的公司给的薪水是一万,有的公司给的可能是一万五。所以投机型的人会不断跳槽,找工资更高的工作。这些人的天花板就是企业愿意给的最高工资。
第二种,知识型。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价值是不高的。因为今天网络很发达,知识很容易获得。就算你能背下来百科全书,一个维基百科就把你替代了。而且知识和思维是不一样的,不能内化为能力的知识很难为你增加财富。
第三种,技能型。比如一个工人,技能很熟练,修理仪器、操作机器不在话下。但是再熟练的工人,能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所以技能型的天花板就是企业愿意为技能付的钱,还取决于你的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第四种,能力型。一些做专业服务类或者管理类工作的人,定位基本是能力型。比如咨询顾问,每天用PPT,但不会有人因为PPT用得好而成为一个好顾问的。恰恰相反,那些能力很强但PPT用得一般的人,职业生涯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技能不行,可以用能力弥补,这种类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外在限制。
第五种,天赋型。比如搞艺术、做设计的,大家付出的努力都差不多,但最后做得比一般人好,这样的人就是天赋型。美国有个很著名的舞蹈家,小时候注意力一直不集中。母亲带她去看病,医生了解情况之后,打开了收音机。然后医生和母亲走出房间,在门外观察这个孩子,就看见她在屋里随着音乐跳起了舞。医生说,这孩子没有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者,送她去学舞蹈吧。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天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
从上面这五个了类型来看,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有两个最好的选择,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二是发掘自己的天赋。但我们大多数人却选择了投机、学知识和练技能。就算你报告写得再熟练、机器操作得再好,收入也很难上去。时间一长,有两种结果,要么自我怀疑,要么觉得公司亏待自己,转而采取投机型策略,不停地跳槽。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这样的下策呢?首先是知识型和技能型提升最容易。我听一堂课,学一个知识点,没什么难度,所有人都能做。其次是受到岗位的限制,有些岗位本身就是技能导向的,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技术越熟练越好。人都是有惰性的,岗位这么要求,我们就没动力去提升岗位不需要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收入,一是要学习那些稀缺的技能,当然可能过一段时间,等到这个技能不再稀缺的时候,你的收入就会下降;二是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才是需要长久提升的,而且有些能力是各种岗位通用的;三是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把你的天赋和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创造价值。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1.会提问销售就不难
5.销售员要反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