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么?

时间:2016-12-29 编辑:瑞莹‍ 手机版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躁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么?

  躁郁症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躁狂(mania)与抑郁(depression)交替的状态,当时,医师Aretaeus就记录了一群人时而“彻夜不停地唱歌、跳舞、大笑”,时而“悲伤、迟滞、懒散”的症状。

  双相障碍的概念雏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对于这种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在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双相障碍还与重性抑郁一起被归于“心境障碍”分类。

  而在DSM5中,“双相及相关障碍”被从“抑郁障碍”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放在“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与“抑郁障碍”这两个章节之间。这也说明了DSM5编写者观点的改变:基于症状学、家族史和遗传学研究,双相及相关障碍并不再被当作抑郁症的同类疾病,而被看作(以下为DSM5中原文)“如同这两个诊断类别(精神分裂症谱系与抑郁障碍)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它介于二者之间,但与二者都不属同类。比起抑郁,目前业界倾向认为它是更接近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重度精神障碍。

  判定为双相障碍的一项基本标准,就是躁狂/轻躁狂发作(Manic/Hypomanic Episode)。在很多人的理解里,“躁狂(mania)”可能会与中文语境中的“狂躁”相混淆,但其实,躁狂发作的心境和“亢奋”更接近,是一种欣快、过度愉悦、高涨、“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

  躁狂/轻躁狂发作会有以下一系列的表现 (并非精确诊断标准,请不要用来自我诊断,如果看完觉得自己有类似的表现,请去医院就诊):

  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这个人都表现出持续的愉快,自我感觉极度膨胀,同时也很容易被激怒、发火,身边的人还会觉得ta忽然有了很多目标性的行为,或觉得ta精力过于旺盛。

  在这段时间中,ta会出现以下中的至少34种表现:

  • 自尊心膨胀或夸大。比如,在并不具备相应的才华的情况下,认为自己能够有不切实际的发明,或写出伟大的作品。

  • 睡眠的需求减少。这与失眠(想睡觉但睡不着)不同,而是可能每天只睡了3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不睡,仍精神饱满。

  • 比平时更健谈,或者感到某种压力让自己停不下来说话,只想一直说话。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和大量陌生人交谈,不停地开玩笑。

  • 想法特别多。意念飘忽不定,或主观感受到思维无法控制。可能表现为不断地说一些缺乏组织性、连续性的话,或者想法塞满了脑子,但表达不出来。

  • 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会被不重要的、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比如因为房间的装饰、背景噪音等并没有太大影响的因素,而没有办法谈话下去。

  • 忽然多了很多目标导向的活动。比如,在一天中工作超长的时间也不觉得累,而且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做到的;不断地联络老朋友或陌生人。性驱力、性幻想、性行为的增加也很常见。

  • 过度参与那些很有可能导致痛苦后果的高风险活动。如:疯狂而无节制地购物、捐款、超速飙车、轻率的性行为,愚蠢的商业投资。

  躁郁症患者,往往都会让身边的人有明显的感觉,因为他们可能会异常兴奋,一改平日的衣着打扮(夸张、艳丽),还可能会有赌博、投资或反社会行为。而且,他们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生病或需要治疗,甚至会强烈拒绝治疗。

  前面已经提到过,双相障碍患者的频道是瞬间切换的,躁狂发作阶段(episode)可能突然变成抑郁症状阶段。因此,重性抑郁发作的症状,如悲伤、空虚、无望的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悦感,自责,内疚等也是双相障碍(II型,见后文)的重要诊断标准。

  躁郁症的两种亚类型

  双相情感障碍有两种比较主要的类型——Ⅰ型和Ⅱ型。

  Ⅰ型和Ⅱ型之间的区别首先在于上述躁狂状态发作的时间和激烈程度的区别。达到躁郁症Ⅰ型诊断需要至少一次发作躁狂状态,持续时间一周以上,一旦达到这个标准,无论是否有过抑郁阶段都应该获得诊断。而Ⅱ型诊断则需要至少发作一次轻度躁狂状态,持续时间四天以上,但这种发作并不像I型躁狂发作一样,对于病人的社交、工作、生活功能的损害没有那么激烈和重大。Ⅱ型诊断还需要有过至少一次抑郁阶段的发作。

  躁郁症Ⅰ型患者的社交、工作、生活功能会由于躁狂发作受到重大的损害,或必须住院来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有时会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表现。

  躁郁症Ⅱ型患者的轻度躁狂发作也会伴有功能改变,但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很少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也有特例),不过即便是躁郁症Ⅱ型,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功能上的变化还是会被身边的人清楚地感受到。躁郁症Ⅱ型患者与Ⅰ型患者相比,情绪的切换更加迅速,且有着更高的自杀倾向。躁郁症Ⅱ型患者也很难被准确地诊断,因为他们往往只有在抑郁发作阶段才会去求医,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在双相Ⅰ型和Ⅱ型的区分中,还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很多人都认为双相Ⅱ型是轻度的双相Ⅰ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两种类型的躁郁症患者都经历着一样严重的痛苦。尽管Ⅱ型没有躁狂发作,在目前的研究中,Ⅱ型患者不再被认为是比Ⅰ型患者症状“更轻”,Ⅱ型也并不是Ⅰ型的“轻度形式”。Ⅱ型患者反复的重性抑郁发作,通常比Ⅰ型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次数更多,且持续时间更长,并导致职业或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这些通常都源自重性抑郁发作,而非轻躁狂发作)。

  Ⅱ型患者往往会忽视轻躁狂给自身带来的危害,而不会将发作视为病态和不利的表现,有的人还会在这段时间内感到特别快乐、有活力和创造力,且有一系列研究显示,许多艺术家在处于轻躁狂阶段时,的确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作品。贝多芬、梵高、舒曼等人都是双相障碍患者。

  Ⅱ型患者比较少发展为I 型。

  关于双相障碍的一些事实

  双相障碍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神经递质变化、压力等。但家族史是最强、最一致的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亲属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碍,那么患病风险就会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风险大小随亲缘关系的远近而升高。

  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起源。

  单相抑郁的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但双相障碍的男女患病率未见明显区别。但女性更有可能经历心境的快速循环和混合状态,更可能经历抑郁;患终生进食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更高;分娩也是特定的激发因素。

  双相障碍多开始于青少年晚期,贯穿成人期,有一半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爆发于25岁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龄上,Ⅰ型为18岁,Ⅱ型为25岁(但相当一部分Ⅱ型患者在发作时都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期才被发现轻躁狂症状),均早于抑郁症。

  双相障碍在高收入国家(1.4%)比低收入国家(0.7%)更常见。

  患双相障碍的人,终生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15倍,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一生中有企图自杀的历史。因此,如果是患者身边的朋友和亲属,要格外注意防范自杀。

  在双相障碍患者中,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是最常见的,二者共病的概率达到3/4。

  最后,到目前为止,双相障碍还不能被治愈,但是,它是可控的。正因为如此,持续地接受治疗才显得尤为重要。诸如镇定剂、抗精神病性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都有可能被用于双相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对躁郁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单纯依靠心理治疗来控制双相障碍是不够的。CBT、DBT等认知行为疗法也对这些患者有帮助。

  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认为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着类似的表现,尤其是“家族史”和“晚上不需要睡觉却仍然精力旺盛”这两点,建议你尽快去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医。

躁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