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恋心理特点介绍

时间:2017-10-11 编辑:佳仪 手机版

  由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早恋,广大老师和家长[微博]也为孩子的早恋问题而倍感苦恼。那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关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情感心理咨询专家指出,我们应该首先了解青少年早恋心理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性是青少年早恋心理最明显的特点。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报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人对,严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 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青少年早恋现象的4个心理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公然于世,在许多场合你亲我浓,严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 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 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青少年如何走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青少年如何安全地走出青春期呢?

  青少年安全走出青春期就要克服以下三个心理:

  一、好奇、好胜、片面团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有的女孩子过份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会就强调高消费。青春期的孩子应把注意力多放在学习上。

  二、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由于机体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少年逐渐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求偶心理开始萌发。但他们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对爱情的认识尚是肤浅而朦胧的,因而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跃跃欲试想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恋爱滋味,于是就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爱等不良现象。例如有一个高中女生,她希望有三个男同学能帮助自己:一个要学习好,以辅导她的学习;一个要能说会玩,陪她玩乐;另一个则要会体贴人,成为她的忠实奴仆。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她竟能如愿以偿,并同时与他们保持超友谊的关系别人问她将来与谁结婚,她却轻松地回答:“我还没想过结婚呢!”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青春期的男孩还要学会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特别是调适自己的性心理,正确处理好青春期性幻想问题。

  三、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进入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兴趣,但由于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性愚昧心理。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驱使下,往往对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最终可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男孩们要有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地、坦率地、友好地与女性同学进行正常交往,满足对异性的心理需要。

  换个角度看早恋,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呈低龄化、公开化发展,越来越多中学生不顾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一头扎进早恋的漩涡里,影响了学习,由于早恋得不到公允,其行为只能暗地里进行,这必然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咨询专家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并不是一件很见不得人的事情。孩子大了,生理在发育,心理在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这证明孩子处于正常成长阶段,而且有丰富的情感,这对今后他/她的社会交际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能力都是有极大帮助的。但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仍需要花绝大多数精力在学业上,而且青春期孩子毕竟心理不够成熟,很难把握爱情的界限,所以当孩子出现了“青春期恋情”时,就需要家长们的有效疏导。

  1、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

  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为对爱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阶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2、家长在这一阶段应该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

  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一起看场电影、和孩子一起去K歌、去看演唱会、一起进行体育运动,等等。不要刻意的“说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青春期恋情”。其实,家长越是开放坦白的和孩子谈“青春期恋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

  3、帮助孩子正视“青春期恋情”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美好的爱情并不只是单纯的异性相吸,还包括高尚的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有了恋情,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分析这段恋情。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吸引,就该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对对方的钦佩、欣赏化为努力自我提升的动力;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外貌或家境所吸引,家长就该告诉孩子这种感情是肤浅的,物质和外在只是表面,内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4、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育孩子不是乞求得到爱慕的异性的回应,而是对对方多关心一点,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果孩子只是暗恋对方,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双方的,如果对方并不喜欢你,你就要把这份感情放在心里,不失风度、落落大方。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爱情”,也能帮孩子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5、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和爱慕的异性有交往密切的倾向,家长就要坦然的跟孩子讲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预防性行为的发生。家长不要觉得跟孩子将这种事很难看。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孩子获取这种信息的途径非常多,与其孩子自己去寻找,不如家长告诉他们科学的性知识。

  我们这群没人追的女孩,照样挺好的

  我的朋友J,简直就是女强人的代表,高考结束,拼死拼活去外地读书,大学第一年转去了全校最好的专业,第二年被选拔参加法国的政府留学项目,第三年在法国找到全专业工资最高的实习公司。她在国内的时候,挑灯夜战温习功课,拿奖学金支付了大学里的所有开销。

  这样棒的女孩子,却被“长得不好看”一杆子打“死”,多么荒唐。同类确实相吸,只有我们才懂被嘲笑的苦涩。

  我初一那年,身边的好友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其中有个女孩子特别漂亮,她漂亮到什么程度呢?那时候男生为了吸引她的注意力,就朝我身上吐口水,骂我丑女,还用脚踢我的书包。

  这是一段非常非常难以启齿的青春期回忆。那时候,我真的非常非常渴望被男孩子喜欢,这种心情和早恋、虚荣没有什么关系,我就只是单纯地想要有人告诉我,你笑起来比较可爱,可是没有人对我这么说。

  没有人在去礼堂的路上主动提出帮我搬凳子,没有人在放学后从我身后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嗨”。因为这些都是漂亮女生的专利。可那时候,我仍然不修边幅,想吃就吃,在通往糙汉子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于是,我高中时候的暗恋对象,后来成为我男朋友以后诚实地告诉我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天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糙的女生!老师在上面讲《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他在讲台下面恍然大悟:“那××一定是水泥做的。”

  没有错,××就是我。

  然后,在我当了十八年的丑小鸭以后,某一天幡然醒悟,终于看穿了QQ空间里“真正爱你的人不在乎你多胖、多丑,因为他们爱的是你的灵魂”这类心灵鸡汤都是在胡说。

  想要变美,渴望被人喜欢,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为了减肥,我曾经有一整个夏天每天晚上只喝酸奶,整个高中时代,每个周末都去学拉丁舞,半夜被饿醒,一口气喝一升水。

  为了变白,我一年365天都涂防晒霜,在美国做交换生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40C°以上,我每天长袖长裤,在外国人诡异的目光中打着太阳伞上学。

  为了治青春痘,我戒掉自己嗜辣如命的喜好,一天一张面膜。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并不是说一定要这样去做,我只是想说,我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去尝试过,去坚持过。

  我在电话里认真地问J,你最近一次敷面膜是几年前的事情?

  J失笑地回答我,天天都那么忙,头上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哪里有时间去敷面膜。

  我从来不认为,每天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就能够随随便便被人冠以“自然美”而被人喜欢欣赏。那是在小说里,不是现实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努力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的心理状态。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翻到我高中时代的照片,又黑又胖的女孩,戴着傻气的红色眼镜对着镜头手足无措,我偷偷在心底想,还好像素不高,看不出我满脸惨不忍睹的青春痘。朋友说,还是现在比较好。

  就算用了整个孤独的青春去交换,也是值得的。而如今,我终于长大,不再渴望被男生大张旗鼓地追求,不再自卑地含胸低头,因为我克服自卑心理,因为我已经学会在爱人之前先爱自己。

  “蝴蝶是没有办法忘记蛹期经历过的那些事的,只是后来美丽地飞了,就好了。”

  你要忍受得住破茧成蝶的痛,才担得起振翅高飞的美

  女孩需要富养吗?

  如果你自身感觉富足,你就能给出“有你这个女儿,我很富有”的信息,那么,当她手里捏着一根糖水冰棍,她会无比珍惜地吸了又吸;而不是,眼睛死盯着别人手中的哈根达斯不放。电视剧《蜗居》中,海藻妈对女儿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吃亏就亏在这辈子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两个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但凡你们从小经历过富裕,也不会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

  乍听这话,好像极有道理。

  女孩要富养?到底富在哪里?

  其实很多人不太赞成“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说法,是孩子就要“富养”。只是富在哪里,如何才是真正的富,相信越来越多的妈妈知道,它不单单停留在物质的层面。

  2013年开始,我先后去了近三十个地方,给一万多名家长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安全感》。为了帮助家长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和“富养”,我常常举新闻曾报道过的“完美女孩”的故事:20多岁的女孩,家里条件好,衣食住行都给的是高规格。连文化教育上,也是最好的。进国际学校,到国外留学,孩子习惯了一切都要“最好的”。然而,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完美,当女孩发现这一点后,因为无法面对现实,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满足,给她再好的物质、文化、教育,她也不会感觉到“富”,即使她穿着PRADA,进出纳斯达,她也会有“贫困感”,总觉得还有更好的东西在等着,更好的东西去追求。无法真正的安静下来,去品尝已有的一切。

  反之,那些内心安足自在的女孩,即使住在贫民窟,也会显示出富足盈余的状态,你没看见,她总是面带微笑,还会顾及到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吗?

  这些不是说教,也不是出现于电影里。这样的事实,我亲历了很多。

  去年我去一家寺庙,探访那里收养的孩子们。这是一家古庙,造在半山腰上,车子很难进去,所以很幽静。我去的时候,看见很多衣物、用品和米面堆积一处,我当时想,那些传闻是真的吗?怎么不将这些捐赠用到孩子们身上呢?因为外界有流言,说这里的法师让孩子们饿着冻着。

  等我见到了那些孩子,与法师静心交谈,我才理解他的用心。这些孩子都是弃婴,大多重度残障。刚收养的一名婴儿,出生才五天。孩子刚出生就被放在纸箱里扔在寺庙门口,差点冻死。庙里的阿姨日夜守护,用2只奶瓶喂养,一只喂奶一只喂萝卜汁,才把他救活。

  虽然孩子们大多重度残障,然而那眼神,清澈、安宁,看不到丝毫的不满和怨恨。连同法师和几名义工,寺庙里仅有4个大人,但就是这4个人,给这些孩子创造出一个清平的世界。法师教导他们,饭食七分饱,衣留三分寒。看到孩子们清明的状态,我立即明白了法师的智慧:人对物质的需求,确实只需七分就够了,其余三分,喂养的是贪欲。

  我进去时,正好遇到一对有善心的夫妇,怕孩子们冻着,他们送来了20多床冬被。放下被子,他们就准备离开。但法师一再示意他们留下,听听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许,不仅仅是被子?——大多数捐赠者,留下衣物就匆匆走了。法师说,现在寺庙里缺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资,而是能陪伴这些孩子的人。如果有人带着善心来这儿,他希望不是代替孩子洗衣做饭,而是教孩子们怎么做,教会他们如何去生存、去生活;希望善心人只为孩子们传播善知识、而不是被外界多余的信息污染;希望他们能耐心地听听,懂得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

  但很显然,这是最难的。

  匆忙的时代,大多数父母都鲜有时间,低下头去听听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更何谈对着这些残障的孩子。

  曾有人看到部分孩子可以通过手术恢复正常,就免费资助去医院手术,但寺庙里的人似乎不太热心,这引来资助者们强烈的不解……和法师一交流才知道,在他眼里,这些孩子本身就是圆满俱足的,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即使他们缺胳膊少腿,在他眼里,也是造物的精华。

  对于这些孩子,人们通常用眼睛在看,而这位法师,是用心在看!他用一颗慈悲透明的心,看到孩子圆满富足的样子。难怪孩子们的眼神,如此清亮,因为他们的心,没有被匮乏不满污染过。

  这次拜访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

  到底什么叫“富”?富并非拥有更多,而是懂得珍惜。更多会刺激贪欲,反倒产生更多“贫困”感:当她有2条裙子,她会想:为什么我只有2条,隔壁小丽有3条!

  而教会孩子学着珍惜,她也许会想:我竟然有2条裙子!小丽没裙子穿,我可以分一条给她!

  当你不惜花取重金,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带着TA奔走在舞蹈、钢琴课上,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和气质时,你是否想过,这是否因为自己心头的不满足感——因为你不会,所以你希望女儿能有修养和气质?或者,你觉得女儿不足,需要通过这些,才能实现你所认为的圆满?

  如果你内心带着“匮乏感”、“饥饿感”,即使你花费再多金钱,付出再多代价,你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富养”孩子,所以要想真正富养,父母要做的,恰恰是看到,并填补好,内心的匮乏感。

  当你自己觉得自己圆满、富足了——即使拥有的很少,有两件裙子,会觉得太好了,还能分一件给别人;而不是如果有两件裙子会想着,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拥有三件?——你就会觉得女儿也是圆满的:即使她长相不如意、考试有失误、性格有些调皮……你都能接受,都会给出“有你这个女儿,我很富有”的信息——那么,如果她手里捏着糖水冰棍,她会无比珍惜地吸了又吸,而不是去紧盯着别人手中的哈根达斯。

[青少年早恋心理特点介绍]相关文章:

1.青少年早恋原因与心理特点

2.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3.有关初中生主要心理特点介绍

4.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5.中学生心理特点论文

6.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7.解读老人的心理特点

8.70岁老人的心理特点

9.儿童的心理特点参考

10.女性更年期心理特点

青少年早恋心理特点介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