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常识》

时间:2014-09-15 编辑:1035 手机版

  简介:

  《心理学常识》系德国人格尔德·米策尔的著作,是一部风靡欧洲三十余年、再版23次的心理学常识书。

  大众的语言,作者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描述,选用专业术语慎之又慎;采用日常的案例。作者启动自我体验,力求描述和解释每一位读者在自己和朋友或熟人身上能够观察到的心理过程;该著作不略过基础的知识。对读者目前心理学各流派回答了哪些问题、又留下哪些问题。因为德奥本是心理学的故乡,对中国学界很有启发意义;该著的核心是教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学,怎样用心理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在体力上,插图、列表、举例、扩展信息,全书栏目丰富,纲举目张。

  目录:

  前言

  1.心理学的宗旨、观点和应用

  1.1.研究人的行为和经历是心理学的任务

  1.2.心理学是研究领域

  1.2.1.科学研究的目的

  1.2.2.科学调查的若干特征

  1.3.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

  1.3.1.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1.3.2.近代的理论观点

  1.4.应用心理学的若干工作领域

  1.4.1.教育心理学

  1.4.2.健康心理学

  1.4.3.环境心理学

  1.4.4.犯罪和司法心理学

  1.4.5.临床心理学

  1.4.6.劳动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

  1.5.后续章节展望

  2.人类的发展心理学:基础和开端

  2.1.发展心理学的目的

  2.2.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2.1.发育的连续性或者间歇性

  2.2.2.遗传—环境问题

  2.3.出生前的发育

  2.4.出生

  2.4.1.出生的正常过程

  2.4.2.分娩并发症

  2.5.童年早期

  2.5.1.身体运功机能的发育

  2.5.2.视力的发育

  2.5.3.社会—情感联系的发育

  2.5.4.认知功能的发育

  2.5.5.语言能力的发育

  2.5.6.符号功能

  2.6.学龄前儿童

  2.6.1.认知发育

  2.6.2.社会发展

  2.7.入学儿童

  2.7.1.认知发育

  2.7.2.道德判断力的发育

  2.7.3.友情关系的发展

  3.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发育

  3.1.青春期

  3.1.1.入学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发育阶段

  3.1.2.身体上的变化

  3.1.3.认知发育

  3.1.4.父母的教育方式

  3.1.5.重新调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3.1.6.寻找自我身份

  3.2.成人期

  3.2.1.成年期发展的若干基础

  3.2.2.所选择的领域的发展

  3.2.3.人到中年

  3.2.4.身体变化:成功养生的其他例子

  3.3.人生的终点

  3.3.1.近期历史上关于死亡的观念的改变

  3.3.2.对死亡的恐惧

  3.3.3.面临死亡时的情感反应

  4.感觉心理学

  4.1.感觉系统

  4.1.1.感觉器官的一般功能

  4.1.2.心理物理学

  4.2.感觉数据的解析

  4.2.1.感受和感觉之间的区别

  4.2.2.信号发现理论

  4.3.视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方式

  4.3.1.电磁波是视觉感觉印象的基础

  4.3.2.接受物理能量并转化为神经搏动

  4.3.3.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和传递视觉信息

  4.4.解释色觉的理论

  4.5.形状感觉

  4.5.1.加工视觉信息的等级结构

  4.5.2.形状感觉中的格式塔原则

  4.6.对运动的感觉

  4.7.用单眼或双眼观看时的距离感觉

  4.8.文化对感觉的影响

  4.9.人的意识

  4.9.1.意识的特征

  4.9.2.意识和注意力

  5.学习的基本过程

  5.1.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

  5.2.学习的理论

  5.2.1.经典的条件反射

  5.2.2.工具性条件反射

  5.2.3.操作性条件反射

  5.2.4.从认知角度看条件反射

  5.2.5.爱德华·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5.2.6.从尝试行为和失败行为到认识

  5.2.7.在观察中学习

  6.记忆心理学

  6.1.记忆是信息处理

  6.1.1.感觉记录器:感官刺激的入口

  6.1.2.短期记忆

  6.1.3.长期记忆

  6.2.记忆能力的提高

  6.2.1.设计练习活动的建议

  6.2.2.记忆术

  7.问题的解决及其前提

  7.1.思维

  7.1.1.形象的表象:没有感官刺激的感觉

  7.1.2.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7.1.3.推断性思维

  7.2.问题的解决

  7.2.1.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研究

  7.2.2.早期经验妨碍问题的解决

  7.3.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智力的表现

  7.3.1.智力的特征

  7.3.2.探求智力测试方法:途径和歧途

  7.3.3.智力研究之路:从结果到过程

  8.动机心理学

  8.1.有动机的行为:特征描述和阐释

  8.1.1.有动机的行为的特征

  8.1.2.觉察到有目的的行为方式的差别是进行解释的前提

  8.1.3.为有动机行为所作的解释和虚假解释:本能论

  8.2.关于具体动机的理论

  8.2.1.进食行为及其解释

  8.2.2.攻击行为及其解释

  8.2.3.促进学习动机的若干条件

  8.2.4.感觉经历是取得成绩的结果

  8.2.5.意愿心理学

  9.情感心理学

  9.1.情感的特征和分类

  9.1.1.人的情绪的组成

  9.1.2.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9.1.3.对未来感情的预知

  9.2.解释情感的理论观点

  9.3.主观幸福感:特征和产生

  9.3.1.主观幸福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9.3.2.富裕和主观幸福感

  9.3.3.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

  9.3.4.促进产生幸福感的条件

  9.4.通过表情社会地传递情感

  9.4.1.表达情感是为了增进理解

  9.4.2.情感表达的生物学的和经验的前提

  9.4.3.所表达的情感对旁观者的影响

  9.4.4.在社会状况下表达情感的规则

  9.4.5. “伪装”情感的可能性

  9.5.通过体态和手势社会地传达情感

  9.6.情商

  10.社会过程心理学

  10.1.社会的感觉

  10.1.1.社会公式及其功能

  10.1.2.个人感觉过程中的归因

  10.1.3.偏见心理学

  10.2.从相遇到社会吸引

  10.2.1.促进产生第一次社会接触的条件

  10.2.2.促进相互吸引的条件

  10.2.3.通过爱情建立社会情感联系

  10.3.群体对成员的影响:适应

  10.3.1.经典实验

  10.3.2.接受社会影响的不同原因

  10.3.3.多数人对持不同意见者的反应

  10.3.4.持不同意见者改变多数人的信念

  参考文献

  内容:

  1.3 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

  取决于人物形象的观点。大多数心理学家都以提高关于人的行为及其产生条件的知识为己任。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有各种条件。也就是说,心理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他们从人的天性出发表现什么形象、他们具有怎样的人物形象。他们在理解科学方面完全不一致,他们在研究中偏好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些心理学家深信,(24)在研究过程中应该限于那些可观察到的人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客观地把握感觉和思维等主观体验和“内心的”过程。有些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生理过程,也就是说他们研究神经系统、腺体的功能和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则把研究知觉、思维和感觉等视为最重要的任务。

  人们的理论决定观点。显然,把特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当作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许多观点是以不同的知识兴趣,从而以各自形成的某种理论为基础的。而这些观点反过来又使一些方法显得比另一些方法更适用。就像人们看了一张漫游图、旅游图、经济图或者气候图就能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一样,各种观点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增进了——总括地说——全面理解人及其行为的知识。下面介绍心理学的几种重要观点:

  1.3.1 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一个心理物理学家的早期激励。最早按照科学要求从事人的研究的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人产生思维和感觉的内在条件(结构主义者),但同时也关注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功能主义者)。他们想弄清楚,头脑是怎样构建(“构造”)的或者是怎样“发挥功能”的。这些先驱者中的许多人都是由一本书启发了自己的工作,这本书就是古斯塔夫·泰奥多尔·费希纳(1801-1887)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书中揭示了物理事件(如光线或者声音)与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揭示了衡量这些事件的作用的方法。人们可以认为心理学史就是从这本书的出版开始的。但是,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定,1879年第一家心理学研究所的建立(参看第10页)是心理学诞生之日。

  结构主义:问“这是什么?”19世纪,许多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因为人们揭示了复杂的联系是怎样构成的。比如,化学家把分子分解为单个的元素(原子)。他们指出,一个水分子可以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些认识给心理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们怀疑,比如说人的大脑是否同样可以归因于这类元素。比如,威廉·冯特在研究中就以下面的问题为出发点:“什么东西构成了能使人进行思维的大脑?”冯特的美国学生爱德华·铁钦纳(1867-1927)在回国后把构造主义介绍给了新大陆。他也像冯特一样希望能够找到人的大脑的组成部分或者内容,从而以这种方式揭示其构造原理。然而,在美国,有许多批评家反对他,他们关注的是查理·达尔文(1809-1882)提出的他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功能主义:问“人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25)达尔文在他关于物种起源的学说中认为,所有生物屈服于不断适应环境的压力,只有最适合的人(“状态最好的人”)才能成功地承受这种压力,即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才能繁殖后代。关于适应能力是生物生死存亡的问题这种想法也决定了威廉·詹姆斯(1842-1910)的思想。他并不热衷于寻找意识的元素,作为功能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更重要的似乎是澄清这样的问题,即个体是怎样适应自己的环境的。他得出结论说,意识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因为它在驾驭个体行为的过程中达到了某种目的。

  詹姆斯把意识理解为影像和感觉的一种连续不断的流动,而不是一套无生命的基本粒子。对于功能主义者来说,典型的一个问题是:“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为了探索生物是怎样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的,功能主义者主张观察个体的现实行为。

  解释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这一问题,成了行为主义者的最大心愿,但在他们的观点中也注入了结构主义者的观念,比如,他们相信,复杂的体验可以分解为元素。

  1.3.2 近代的理论观点

  接近人的不同的理论途径。关于构造主义者和功能主义者的概述已经表明,把人类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各种观点是以不同的认识兴趣以及各自形成的关于人的理论为基础的。而这些观点反过来又使一些方法显得比另一些方法更适用。下面介绍几种近代的(即影响深远的)心理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

  历史根源。生物学观点的历史源远流长。比如,生于约公元前460年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类型学,根据这种类型学,人的不同的气质源于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混合比例。与现代“生物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极为相似的是,医生们在19世纪中叶发现,一定的行为方式明显受大脑的某个部分所控制。

  历史回顾。1861年4月11日,法国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布洛卡见到一位来自精神病院的病人。这位病人的左腿严重感染。然而,这个人已经在精神病院度过了21年,这件事情引起了布洛卡的注意。这个病人的声带虽然完全正常,但他不能说话。布洛卡未能找到机会帮助这位病人,因为他在他们第一次见面六天以后就去世了。接着,这位医生比较详细地检查了这个病人的大脑。他在一打开头盖骨就有了一项重大发现:大脑左边靠近额头的地方有许多疤痕非常引人注目。这些疤痕要么源于以前的某次创伤,要么源于某种疾病。(26)布洛卡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说,一个健康人说话很可能由大脑某个区域所控制,也就是受他的已死去的病人受伤的那些区域所控制。

  还有一项与此相关的重要发现是德国医生古斯塔夫·弗里奇作出的。他在战争期间不得不反复治疗那些在战斗中头部受伤的士兵。有时,伤员的大脑是裸露的,因为头盖骨被打碎了。弗里奇断定,偶然触碰大脑各个区域的表皮,病人相应部位的肌肉就会抽搐。难道身体的运动是由大脑直接引起的?弗里奇想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战争结束以后,这位医生终于有了研究这个问题的机会。1870年,他在柏林与同事一起决定深入研究大脑的机能。据报道,一项决定性的实验由于没有地方只能在家里的五屉柜上进行:在打开一条狗的头盖骨以后,用电线电击大脑的各个区域。这时就能观察到,刺激大脑的某个区域,腿部肌肉就会抽动,而刺激另一区域时,头部肌肉就会有反映。(Price et al?,1982)

  通过“历史回顾”中所说的研究,人们在19世纪就已经发现,在大脑的某些区域与生物的可观察到的反应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寻找行为、情感、学习和思考的生物学根源。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许多以生物学研究为方向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行为以及诸如情感、学习和思考等内部过程是否是或者通过什么方式由大脑的生物学因素或者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共同决定的?许多心理生物学家都对大脑作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主要试图解释以下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中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化学物质是怎样作用于大脑的?行为异常有生化基础吗?另外一些以生物学研究为方向的心理学家则致力于揭示遗传基因与行为之间的联系。涵盖各个专业方向的行为遗传学的代表人物则尝试解释,某些行为方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性格特征有些是否是由于特定的基因而产生的?

  大脑的“命令”向其他部位的传达。大脑是身体的最高“指挥中心”。但是,大脑的命令是怎样传达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呢?怎样使心脏快些或慢些跳动的?双手是怎样知道该抓起某个东西的?一个年轻人的身体怎么知道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不再长高了?大脑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它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神经系统负责高速传递层次极为分明的信号),另一方面是利用腺,也就是所谓的内分泌系统传达它的信息。荷尔蒙在这里充当使者,通过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目的地。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常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