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的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不容轻率决定的,那么让高考志愿白填的心理误区又有什么呢?四大心理误区让高考志愿白填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情绪化
人皆有情绪,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情绪控制了自己的决策,那将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在高考志愿填报这样的大事面前。您还记得16年爆发的志愿填报案件吗?因与家长意见不合,一本线上某考生直接离家出走;因嫉妒,某考生篡改其他同学志愿,锒铛入狱……这些皆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悲剧,还想明年再发生吗?
当然,上面案例只是特例,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还是比较理智,秉承互尊互敬的基础上,有商有量。只是,我们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容易忽略了另一种情绪化心理,它虽然微小,却几乎发生在每一位填报志愿的考生身上。
大家太习惯让情绪随别人的意见,任意波动。比如说:某人告诉你,这个分数完全没有希望考上那所学校。你听了立刻愁容满面。当他又告诉你,今年高校招生计划扩招了,你可以冲一冲。你又两眼冒心了。经历这种情绪多了,你会发现:到了最后,你完全不知道如何选择学校了。
建议:坚定立场,头脑清晰,虚心听取意见。该坚持的必须坚持,该商量的来商量。
2.想当然
之所以把“想当然”列入心理误区,实在是每年有太多的考生吃了这方面的亏。据数据显示,每年将近七成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专业。而究其原因的时候,一半以上会说,“我以为是这样的,没想到,进来读却是那样的……”。
每每这一句话,我都会感到无比心痛。中国的教育,到底教给孩子什么了?这么多考生,居然可以贸贸然凭“想当然”就选择决定一生的专业,这荒废的四年,人生最美好岁月的四年,谁来负责。
这里也有家长的错。当孩子没有多少社会经验,想当然决定未来四年的时候,有些家长偏偏固执自己的丰富社会经验,“想当然”指导孩子,“将来这个专业最赚钱,就选这个”“这专业有什么好,全是花架子,还不如学医,有人就有需求”等等。
建议:“你以为的终究不是你以为”,多咨询,多打听,多探讨,全面思考问题。
3.名校情结/保守主义
名校的招牌一直为众多考生和家长虎视眈眈,名牌大学的许多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便被各大用人单位争相哄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名校每年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可不少分数没有达到绝对优势的位置的考生,就是没有认清这个事实,一定要填,哪怕最后落榜复读也要填,还不服从调剂。
与名校情结,罔顾分数的考生相比,另一类典型考生就是保守主义。他们患得患失,没有自信,不停地翻阅相关资料,想要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进而证明出自己不能上名校。等到志愿出来,才发现一时保守,浪费了几分,乃至10分以上。殊不知,人生有时候,就因为这几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议:平常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你的分数、排位等,优势劣势分别是什么?
4.听天由命
现在,越是考得好,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家长,越是担心孩子的志愿填报。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和考生,却对志愿填报不管不问,听天由命。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父母在外面打工,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帮孩子提供学校和专业等方面的信息。反正,孩子高考这么大的事,都一个人考过来了,一个小小的志愿填报相信难不倒孩子。
另外,还有一些考生就觉得“反正我的分数就这样,再怎么纠结选择也不可能是好学校好专业,还不如把几所学校按往年录取分数从高到低排一下,被哪所学校录取了就上哪所学校吧,反正我有一所大学上就行了”。
你的身边,有多少考生和家长都是这样听天由命的!如果你也打算这样的话,将来就不要抱怨“你被大学上了”!“读大学没用!”
建议:志愿填报其实不难,拿出对未来负责任的心态,你有这个自信和能力,坚信“命由我不由天”。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3.重要的高考心态
10.高考考前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