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时间:2014-12-02 编辑:1035 手机版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对心理健康的含义研究的论述。傅连 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 健康,没有疾病;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制力,并能刻苦 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精 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

  愉快。1946 年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 WFMH )从四个方面对心 理健康进行界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 交往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1989 年( WHO )将健康定义为: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被认为是经典 的标准

  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 能力;生活理想切合现实;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 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做有限度的个人发挥;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 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马建青主编的《心理卫生学》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 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 完整与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见解,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 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可以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1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 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能力与活动能力所达 到的水平,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注意力等 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包括从经验中学习或推理的能力、获得和保 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 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一般来说,经过高考选拔的大学 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 智力是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充分发挥智力效能的 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正常地发挥作用,乐 于学习;能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快速加工、处理、整合知识信息 的能力,并且有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21 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变化 在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心理健康的人,其情绪应该是基本稳定、乐观、表现适度,能较 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具体地说,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引 起的;情绪的作用时间随着客观情况变化而转移。情绪表现稳 定,心情愉快、开朗、豁达、充满朝气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31 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于 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 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动 具有自觉性与果断性,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 支配自己的行动去达到行动的目标;有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理 想,并且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实际出发制订可行的人生目 标,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这些目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 理的反应方式,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遵守 社会规范,在行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等。 41 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 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说、所想、所做都是协 调一致的。大学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志如下:

        (1)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统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 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1 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 己的认识与评价往往比较接近实际,既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 点,也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对自己的优点感 到欣慰,并产生相应的自尊感,但对弱点也不妄自菲薄、不自 卑、不自暴自弃。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良好的 自我感觉,在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 情绪体验,能够从心理上悦纳自。 61 人际关系良好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

  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 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善于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1 适应能力强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 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的大学 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楚正确的认识, 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当 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 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妄自尊大, 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81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具有与其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若一个大 学生经常严重地偏离这些心理特征,则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 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 喜欢探索,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 表现。

  三、心理健康的判别、理解和运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 度,所以在理解和运用时应注意:

  第一,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 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 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是心理不健 康。任何人在外界环境的改变下,都可能产生心理波动,因此我 们不能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

  的、发展变化的。一个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其心理既可以从不健 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反之。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年龄 职业的变动、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变化,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 有所变动。

  第三,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从健康到不健

  康、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状态,而是一种 双向渐进的连续状态。

  第四,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理想的参照系,它既为人们提 供判别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也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 方向。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运用训练健康标准自测时,都会发现 自己和理想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在一定限度内都属于正常,但 是正是正常范围内的一定差距的测试结果,却为测试者提供了自 身心理发展的努力方向。

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相关推荐